热点: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 http://science.china.com.cn/ 转载 ]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本文作者王兴,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肿瘤医院外科医生,医院科普达人,果壳谣言粉碎机专栏作者。

    王兴不仅仅是在行行家,同时也开通了自己的分答主页: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一、医生和患者究竟能否在线上沟通?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1、大家可曾用过或听说过“在行”?

    一个让医生用专业知识和人文情怀来提建议的平台,而非院外“门诊”,患者不抱着就诊的心态,医生也没那么紧绷绷,双方轻松地聊天。

    这是用市场的方法来给医生和患者双方创造了最舒服的线上沟通方式。

     

    2、然而“分答”又带来了新玩法

    1分钟问答,双方共享收益,刺激了答主,也刺激了提问方,新的体验让大家玩得很认真。

    十三叔原先给“分答”的定义是“粉丝经济+知识经济”,而事实发现人们在听完明星八卦和人参鸡汤的新鲜劲之后,似乎更愿意花1块钱来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

    医疗领域虽没有那么多大V,但却有无数饱读医书、如假包换的知识青年,搜索引擎再厉害也取代不了这些人的工作和经验,因为医疗服务真的是实打实的刚需。

    而医生们也终于误打误撞地搞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医生的服务值不值钱?值多少钱?

     

    3、“分答”拉近了原本陌生的医患关系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与很多人心目中冷冰冰的印象不同,医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通常是“热心人”。因为他们骨子里愿意帮助朋友,并能从对他人的帮助中获得幸福感,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个职业。

    可是工作的忙碌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得现实中医生不愿和陌生患者距离拉得太近。而“分答+”医疗恰恰给陌生医患之间的交往创造了起点:患者通过支付提出简单清晰的关键问题,医生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经深思熟虑之后给出圆满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方面患者觉得物有所值,而且还可能额外获益;另一方面医生获得收入,并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幸福感。“分答”搭建的这种独特沟通方式让双方都全力以赴,交流得不亦乐乎。

     

    被压抑的医疗服务市场势必会决堤,“分答”就恰恰炸开了一个大洞。

     

    二、“分答”,它让陌生人也能好好聊天

     

    1、1分钟能说个神马?

    我们都去过医院门诊,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终于钻进那个小屋子里,和大专家说上5分钟话就被打发出来,感觉虽然花了五块钱,但是只解决了一毛钱的问题。

    然而现在好了,医生只有一分钟回答你的问题,还是五块钱。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就和老北京胡同串子臭贫是一样的道理。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路人:哟大爷您吃了吗?

    大爷:没呢,您呢?

    路人:我也没呢啊,这大热天的您也不回屋吹吹空调,这鸟儿您叫得可真欢呢啊!

    (此处省略约1000字对白)

    ………………………………………………

    路人:大爷,雍和宫往哪走?

    大爷:这边。

    路人:哦,谢了您勒!

    ………………………………………………

    (此处再省略1000字对白)

     

    我们看,中间那段才是我们真正解决的问题。中国的门诊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医患双方坐在一起,没有国外的1小时就诊时间保障,没有双方彼此信任作为基础,五分钟里大部分都是在解决两个问题:

     

    患:他会不会看病?

    医:他会不会砍我?

     

    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患者诚心诚意问,医生竭尽所能答?

    分答图解丨医者将专业知识“变现”的正确姿势

    在使用“分答”时,因为要对一个特定的问题付费,而不是5块钱包问到底(往往一个问题也没有好好解决),因此患者会努力把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写清楚,也不会随口那么一问(当然也欢迎土豪随口多问问)。

    而医生呢,为了自己的口碑也不会随口那么一答,也会遣词造句查阅文献深入浅出地利用好这一分钟,不像大牌专家一样有时不会那么在乎你到底满不满意开不开心。

     

    3、医生回答问题可不像大V讲段子

    “分答”区别于其他垂直类的最大特点是专业性,需要从患者自身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医疗安全的问题。

    它更像一个医生朋友给你提建议的过程。

    一个好的医疗问题回答,肯定是一个有态度的回答,需要让人知道目前医学上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在整合了这么多资源之后,专业人士是怎么看的。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分答”一分钟”。不断地学习,有条理的总结,负责任的回答,才能既让患者信任,也让患者明白这不只是个搜索引擎,更是为私人订制的答案,患者才真的信了这个人,默默点下收听。

     

    三、“分答+”的一分钟,是让患者用心地问,让医生努力地答

     

     1、“分答+”改变不了就医流程,但可以改变就医体验

    免费的永远是最昂贵的,这个道理过于浅显已经无需论证,只有回归市场才能够找到商品的真实价值。然而医疗就是这么个另类的存在,首先应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没有暴露在一丝一毫风险之下,这么多年累积的血的经验教训不可能会轻轻松松地被“互联网+”颠覆。

    但体制内金饭碗的稳定滋生了很多懒惰,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的是用户“生存”,但是却丝毫没有思考过用户“体验”。比如大家都知道医疗上生存肯定是第一位的,母子平安远远比生的“舒不舒服”重要得多。但现在患者也关心:母子已经平安了,我们问问回家以后怎么喂奶不行么?我们不懂,还不许问吗?

    我国在用户体验这一块几乎是空白的,我们也知道进了门诊基本上就进了迷宫,住院手术完出了病房就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这一块是知识共享经济最大的市场,因为需求实在是太庞大了。用适当的市场来进行激励,让更多的小大夫利用碎片时间来提供专业知识服务,以患者满意和认可为目的,这样才是双赢。

    过去的用户为仪器和药品买单,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请个护工请个月嫂是必须的。这个时代,人们开始觉悟,那些经验和技能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有了搜索引擎,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知识是不是适用于我们而已。

     

    当医生摆脱门诊的菜市场,摆脱医患之间危机四伏的紧张关系,开始能够在家里沙发上,舒舒服服地和你好好说话,一切好像就都好了。 

     

    2、“分答+”医疗的一分钟,让大夫好好说话,让病人好好看病

     

    现阶段,医生群体也在逐渐培养个人品牌和团队品牌,品牌效应是提高团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希望未来在有“科研发表”和“教学水平”之余,可以多一个评价医生的维度,叫做“分答指数”,它不单纯反应业务水平和沟通技巧,更是一个能够评价“你解决问题能力”的指标。

    换句话说,“分答”的大V不一定是做手术最牛的人,但是他能够告诉你,你该怎么找到最牛的人。

     

    health.zol.com.cn true //health.zol.com.cn/596/5963693.html report 4957 本文作者王兴,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肿瘤医院外科医生,医院科普达人,果壳谣言粉碎机专栏作者。王兴不仅仅是在行行家,同时也开通了自己的分答主页:  一、医生和患者究竟能否在线上沟通?1、大家可曾用过或听说过“在行”?一个让医生用专业知识和人文情怀来...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